秸秆综合处理交流网-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

18556379085

秸秆有去处,农民才不会“偷着点火”

作者:秸秆综合处理交流网 浏览: 发表时间:2021-05-25 15:30:20

秸秆有去处,农民才不会“偷着点火” 



秸秆有去处,农民才不会“偷着点火”

一年之前,国家权威媒体——新华网刊发一篇文章,点评各地管理焚烧秸秆的相关政策。文章直接指出秸秆问题的关键:秸秆有去处,农民才不会“偷着点火”!

天天盯着农民,解决不了露天焚烧秸秆的问题!

一年已过,解决秸秆问题的方法好像也没什么变化!

新华网评:

《秸秆有去处,农民才不会“偷着点火”》

2020-04-01来源:新华网

去年冬天以来,我国不少地方实现了秸秆“零火点”。从穿越“火线”到云开雾散,关键是让秸秆有去处,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

多年来,秸秆一直是乡村土灶的重要“烧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户的燃料越来越多元,秸秆在乡村的“角色”开始变化。一些农民选择在农田中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治理秸秆焚烧,考验着政府部门的综合服务能力。各地曾出台禁烧的严厉措施,加大问责力度,然而屡禁不止。一些农民表示,“秸秆有去处,谁还烧?”

如何解决秸秆去处问题?一方面利用政府补贴,一方面依靠市场供需。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为了加大秸秆综合利用,仅去年省财政就投入43亿元,重点围绕秸秆还田等方面制定11条具体政策措施,并把以还田为主的肥料化利用作为秸秆处理的主攻方向。同时,还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秸秆综合利用机制,将燃料化和饲料化作为秸秆离田利用的重要方式,鼓励更多秸秆利用企业落户基层,把秸秆作为原料用来造纸、生产地膜、育秧盘等,以拓宽秸秆的消化渠道,进而让农民无后顾之忧。秸秆有去处了,农民自然不用再“偷着点火”。

当然,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难题是,一些地方财政投入大,不可持续,对今后秸秆综合利用形成挑战;部分农民缺少对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和秸秆还田保护耕地的充分认识,主动还田离田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不强。

从根本来说,加大秸秆综合利用要以政府引导为组织手段,以行之有效的市场化商业模式为基础,以科学有效的利用技术为支持,构建一套运行有序、完善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从而促进政府、农业经营主体、市场主体多赢局面的形成。


秸秆综合处理交流网

搜索

秸秆补贴        政策法规    |   综合利用    |    各地做法    |    联系我 

    电话:185 5367 9085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青棹科技大厦2008

技术支持:山东网客多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鲁ICP备202004901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