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是牲畜的主要饲料之一。玉米秸秆虽然含有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2%~4%的蛋白质和0.5%~1%的脂肪,但营养价值较低。经过微生物发酵,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将其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的单糖或低聚糖,就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增强口感,提升利用率。当前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主要有:
1.秸秆压块饲料加工技术
秸秆压块饲料是以玉米、稻草、麦秸、牧草等农作物秸秆经铡切、混料,高温、高压轧制而成。原料除玉米秸秆外,还可用稻草、麦秸、牧草等。试验表明秸秆压块饲料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等有效营养成分明显提高,秸秆压块后的体积只是秸秆体积的1/8~1/6,便于贮存运输,储存期一般为6~9个月。经过熟化工艺将饲料由生变熟,无毒无菌,有特别的焦香味,并可添加微量元素,牲畜采食率可达100%。可提高动物免疫功能,改善肉、乳品质,降低饲养成本。秸秆压块加工技术经济效益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2.秸秆青贮技术
包括传统的青贮技术和机械化青贮技术两种。
(1)传统的青贮技术是把新鲜的秸秆填入密封的青贮塔或青贮窖内,经微生物发酵作用,以达到长期保存秸秆青绿多汁的营养特性。它具有饲草利用率高、养分流失少、保存期长、有利消化、占用空间小、省工省时等优点。在我市临潼、阎良等地被广泛采用。
(2)机械化青贮技术
小型裹包青贮技术 该技术是将收割好的新鲜牧草、玉米秸秆、稻草等各种青绿植物揉碎后,用打捆机高密度压实打捆,然后用裹包机把打好的草捆用青贮塑料拉伸膜裹包起来,创造一个最佳的密封、厌氧发酵环境。经3~6周时间,最终完成乳酸型自然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
袋式青贮技术 将秸秆切碎后,用袋式灌装机械将秸秆高密度地装入由塑料拉伸膜制成的专用青贮袋,在厌氧条件下,实现青贮。适合于玉米秸秆、牧草、高粱等的大量青贮。该技术青贮含水率高达60%~65%,一只33米长的青贮袋可灌装近100吨秸秆,灌装机灌装速度每小时60~90吨。
3.微生物秸秆饲料加工技术
近年来,微生物(或称生态饲料)加工技术开始在我国兴起。该技术首先在植物秸秆中加入氮、磷、钾促生剂进行处理,然后加入多协同作用的细菌,其中液体白地霉菌的作用是提高蛋白含量,木霉的作用为分解纤维,液体光合细菌的作用为提高饲料的综合营养成分,糖化酶的作用为帮助催化、分解纤维素,酵母菌的作用为提高蛋白、氨基酸的含量,乳酸菌的作用为改善发酵条件和饲料的适口性。该技术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饲料营养丰富。
类似的技术还有EM(有效微生物)菌液处理技术、酵素菌处理技术等。
4.玉米秸秆袋装微贮技术
玉米秸秆袋装微贮技术是由嘉祥利博农场开发成功的一种将玉米秸秆揉搓、拉丝技术与微贮和袋装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新技术。它将玉米秸秆经机械揉搓拉丝后,加入专用的微生物制剂,进行压缩、打捆、装袋、密封包装、贮存。具有加工设备操作简单、效率高、不受天气、场地限制,体积小、密度大、保存长、便于运输等优点,代表了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技术新的发展方向。